有多少線索在這一點交會,似乎轉瞬聚合又逐漸消逝? 海因個人的失望是否滲入了他的改革派腳本及其公共、政治的搬演:彷彿一道突如其來的光照亮這些物件和這個封閉的舞台?這道閃光燈,照亮影像、並將落地燈陰影投射到灰白且感光的彼處牆面上,透露了太多訊息,也糟蹋了其中的意識形態樂趣。
接著,為了讓自我在面對生活一次又一次的變動中,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性,更能夠以「不變」應萬變,我們會需要找到與培養不只是能減少資源損耗,還可以增加資源挹注的方式,並且讓這些方式成為我們的新習慣,而這些習慣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手: 三個方法讓你順應壓力不被打垮 1. 情緒要安撫 情緒是我們很重要的內建提醒機制,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功能,旨在讓我們知道發生哪些很重要且我們會很在意的事情(如:焦慮讓我們注意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,藉以保全生命),這時我們會需要告訴情緒說:「我知道了,你在那裡。這時一個很簡單的方式是建立自己的五感自我撫慰方法,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,不論是去看看大自然風景、聽讓自己放鬆與平靜的音樂、聞自己舒服的味道、吃讓人開心愉悅的食物或是洗一次享受的熱水澡,這些方法都可以讓自己的情緒溫度升高時,可以再次下降,也讓自己身體溝通說:「好喔,我們最近有些壓力,但我可以先放鬆,再讓自己來做點什麼。
我們的這些習性,會慣性的依照個人過去經驗來篩選刺激,並對刺激做出慣性的心理、生理及行為反應,如果因應的恰當,那資源的耗損會逐漸趨停、形成新的平衡與習慣,但如果因應不良,就可能出現身心問題。Holmes(1967)就調查了生活事件與壓力之間的關係,也發現生活習慣的變動就會產生壓力,且變動程度越大時,感受到的壓力指數也會越大。當然,有一些負向的自我看待方式,絕對是讓自己持續感到壓力與耗損的元兇,如:持續自我否定與自我批評,但不可否認的是,有時先做好最壞打算,反而有助於長期的適應。換句話說,當個人生活產生改變時,我們會需要消耗內外在資源來讓自我重新達到穩定與平衡,也去符合與適應新的設定值與期待值,而在期待狀況與實際狀況仍有明顯落差時,不管是要面對差異帶來的失落、重新設定合適的期待、讓自己回到平穩狀態等,都會需要耗費資源來達成,這時就會有壓力。有時我們會說:「當我們戴上黑色眼鏡看世界時,世界就是一片漆黑。
3. 行為要有效 有嘗試想改變自己壞習慣的人可能都會有類似的經驗:「這行為真是有夠難改。最後,在面對瞬息萬變的這個世代,可以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,甚至壓力只會有增無減,我們都要面對不停新發生的生活事件,要適應新的生活狀態與習性,而我們可以幫助自己的,是重新檢視自己內外在運用資源的模式,是能夠增加資本,還是持續累積負債,而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建立起更好的有效運用資源的心理模式,也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來因應各種壓力跟適應生活。」 林智堅坦言,碩士資格被取消不會影響作為一個市長的工作,但是他對於人格的抹煞、對自己的清白產生很大的影響,因此希望社會大眾清楚地理解他的無奈和無辜。
余正煌的律師在記者會後代他表示,對於他這陣子名譽遭受侵害的部分,會蒐集證據提起妨害名譽訴訟。林智堅提及,社會科學院院長蘇宏達在今日的記者會中指出,他所提供的資料沒有辦法證實林智堅是寫作者。國立台灣大學今(9)日早上召開記者會,認定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涉及論文抄襲、將撤銷學位。」 林智堅認為,如果當初他不答應提供資料給陳明通,「今天我們都不會坐在這裡,也沒有這些事了,哪來的抄襲?」 先前學倫會審查過程中,林智堅堅持未到場說明,直到昨(8)天才請律師寄信到台大,表示已經準備到學校參加說明。
鄭運鵬最後表示,台大更是草率否定畢業論文的教授審查。」他表示自己進到台大國發所純粹是希望能夠充電,修完課程後,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安局長、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指導之下做論文寫作,當時的行事曆都有寫「禮拜六下午到老師辦公室meeting」,上次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證據,是陳明通2月1日透過email寫給他的信件,公證後已經提交台大學倫會。
台大今早召開記者會,認定林智堅涉及論文抄襲,並撤銷其碩士資格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延伸閱讀 台大認定林智堅抄襲論文且情節重大,經教務處核定、將撤銷國發所碩士學位 論文門、球場門夾擊,高層定調「不換堅」,民進黨最後浮木就看陳時中 政大卸任校長郭明政談政壇論文爭議:台灣過度重視論文,要年輕人要有什麼偉大創見是不可能的 林智堅論文門:陳明通提供給余正煌的資料數據,為何刻意「留一手」? 陳明通2000字聲明救火:雙方都無抄襲意圖,是他先修正林智堅論文,再供余正煌參考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再來是蘇宏達未審先判,他在審查之前就發給院內信件,說這是醜聞。
林表示自己難以接受台大的說法,「他幾乎在這個說明裡面去強調說,因為余正煌先畢業、先把論文交出來,我後交,所以就抄襲他。林智堅表示:「我研究的對象、我研究的論文是我自己2014年的選舉,我相信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這場選舉,而余正煌選舉的主題,是以我林智堅為主題,我怎麼有需要抄襲他?民調是我提供的,如果沒有民調,他如何完成這個論文?」 鄭運鵬提6點質疑,指蘇宏達長期政治立場偏頗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記者會上表示,撤銷學位是一個沒有程序正義的錯誤決定,是未審先判的審查結果,並對此提出6點質疑。第2點是學倫會審定違反《行政程序法》第9條規定客觀義務。第四是未尊重當事人權益、突擊召開記者會,鄭運鵬指出,過去因為蘇宏達長期政治立場偏頗,兩次向台大申請要求迴避都遭到否決,凌晨12點也由律師寄信到台大表達願意到台大陳述,但台大卻在今早10點召開緊急記者會。
除此之外,林智堅的論文涉及抄襲已經被台大認證,之後會參考審定結果,考慮對林智堅提起違反著作權的告訴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第3點是學倫會曲解保密規定,和黑箱作業沒有兩樣,既漠視當事人權益,又欠缺有效監督機制擔保,有失公正。第4點是學倫會的組織與程序公正客觀有疑,卻有撤銷學位之權限,違反比例原則。
林智堅表示,後來決定要出席,是認為學倫會已經準備「一路幹到底」,結果今天一早在另外一個記者會就聽到媒體說台大召開記者會,「你說有沒有被突襲的感覺?當然有被突襲的感覺,昨天信才寄出去,今早就這麼大動作開記者會。「大家會說為什麼之前我不去?我們是基於當時蘇宏達院長,他作為召集人,他在內部的信件裡面就將這件事情未審先判,已經有了偏頗的定見,我們透過律師希望他能夠迴避。第五是利用急就章的程序、成就政治性的審查,鄭運鵬指出,台大學倫會規定,重大爭議的學倫審查有2個月的時間,卻在短短3週內對重大爭議草率調查、逕行發布結果。林智堅的委任律師團則針對台大的審查提出4點質疑,首先是蘇宏達未依法迴避,以致於無法確保學倫會組織及處理程序的公正客觀。首先是密閉審查又對外放話,審查過程必須保持秘密,但卻屢次看到用校方的名義、學倫會的名義,用沒有具名,用獨家的方式透露審查內容。隨後,疑似抄襲對象的余正煌由律師出面說明,可能將提起妨害名譽和著作權告訴,林智堅則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表示非常無辜,認為自己被突襲召開記者會,雖然取消碩士資格不會影響市長工作,但會抹煞他的人格與清白
對照目前中央規劃3.3萬戶的目標,就客觀進度來說實應急起直追。Photo Credit: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提供 民團提出五大訴求:加快量能與速度 在檢視六都過去8年的成績後,住盟也要指出六都社會住宅在下階段將面對幾大課題,包括如何在房價高漲之下加速興辦。
然就房價與租金負擔來看,台北市為台灣最嚴重的地區,因此有意爭取市長的候選人們,除應接手完成已規劃設計、施工中的社宅外,要如何繼續朝5萬戶目標邁進,是不容迴避的問題。無論是想爭取連任的黃偉哲、陳其邁兩位市長,還是要挑戰的謝龍介、柯志恩兩位參選人,要如何讓台南與高雄兩都擺脫社宅後段班的困境,民眾等著他們提出態度與作法。
社宅推動聯盟表示,因此無論是爭取連任的盧市長,或是想挑戰的蔡其昌,社宅不分藍綠,持續「接力」完成已規劃的社宅是最起碼的,同時也請你們回答還有一半的社宅如何設法補足。但新北市擁有龐大的400萬人口,按理說社宅總需求量最高。
但客觀上來說,已是六都中蓋得最多的。新北市部分,在朱立倫、侯友宜兩任市長共興辦8837戶(含規劃設計中)。六都成績比一比:台北最快、高雄最慢 根據社宅推動聯盟的彙整,台北市柯文哲市長任內興辦2萬429戶(含規劃設計中),距當年所提5萬戶的政策目標甚遠,柯文哲日前也坦承跳票。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今(9)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六都社會住宅成績單,台北市達成率78.6%最高,但但房價與租金負擔來說也是台灣最嚴重的地方。
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則表示,抽籤制有點是在比運氣,用輪候制登記等候的話,也可以更精準的去預測需求。另外除了提供社宅的硬體,民眾最關心的「住得起」、「住得好」問題,前者對社經弱勢者尤為重要,後者則須藉由穩健且接地氣的營運體制來實現。
延伸閱讀 政府蓋社會住宅為何困難重重?蔡英文「八年20萬戶」的政見目標,實際達成多少? 台灣公宅政策演進史:政府力拚20萬戶「新社會住宅」,到底要優先服務誰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台南目前興辦1758戶,高雄興辦2939戶(含規劃設計中),且幾乎都還在興建、規劃設計中,距中央規劃目標還有很大差距。
高雄市達成率24.5%最低,與中央規畫目標差距很大。因此對黃偉哲、陳其邁兩位現任市長來說,他們一上任就處於落後追趕的壓力下。
以及其間還發生推翻前任市長將規劃為社宅的土地出售之爭議,這對需長期投資累積存量的社宅政策絕非好事。民間團體也共同提出5大社宅政策訴求,包括社宅除了中央蓋,地方也要蓋,因為社宅不分黨派,要分頭並進而加速社會住宅的存量累積,相關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宅、以「收入」而非「身份」做為可負擔租金定價原則,營運不能分中央、地方,而是協力關係、入住應採行國際主流的「輪候制」而非變成「抽籤比運氣」遊戲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李盈姿指出,以中低收入的獨居老人為例,他們的補助就是7759元,假如他們申請台北市最便宜的青年社宅,1房的房型坊租3400元,7759多扣掉3400,僅剩下4000多,還是沒有辦法生活。社宅推動聯盟也指出,台南市與高雄市部分,在社宅推動是晚於其它四都起步,肇因於前市長賴清德、陳菊、韓國瑜等人態度相對消極,認為南部不需要社宅。
住盟提出中央地方都要蓋、盡快增加社宅存量、社宅不分黨派等五大政策訴求,並宣布將展開與六都市長候選人拜訪,為無殼蝸牛發聲。社宅推動聯盟表示,接下來要競選新北市長的林佳龍、侯友宜也應該說明清楚該如何追上進度。
台中市部分,在林佳龍、盧秀燕前後兩任市長8年內,興辦7146戶(含規劃設計中),六都裡屬中間水平,尚未達中央設定的1.5萬戶目標的一半。另外桃園是六都中移入人口增長與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,其中桃園區目前人口45萬、中壢區人口40萬,分居全台鄉鎮市區人口第一與第三,在居住壓力攀升情況下,社宅亟需持續興辦增量
评论留言